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2

Japanese Great Minds

Kiyoshi Itō 伊藤 清 (1915-2008): Ito calculus
Ryogo Kubo 久保 亮五 (1920-1995): Green-Kubo relations
Motoo Kimura 木村 資生 (1924-1994):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Kyozi Kawasaki 川崎 恭治 (1930-): phase transition kinetics

Sunday, November 11, 2012

该得却没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 乌伦贝克 Uhlenbeck

乌伦贝克(George Eugene Uhlenbeck1900-1988),荷兰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



学术成就
1925年, 与Goudsmit提出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
1930年,  随机过程Ornstein–Uhlenbeck process

该得却没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 伦敦

伦敦(Fritz London,1900-1954),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
London和Schrodinger

1900年生于德国(现在波兰)
1921年PhD
1933年因纳粹反犹法案,离开柏林大学
1933-1939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庞加莱研究所访问避难
1939年到美国杜克大学任职
1954年死于杜克

主要学术贡献
1927年, 与Walter Heitler解释化学键的量子力学本质
1930年, 与Eisenschitz提出分子间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也叫伦敦力
1935年, 与弟弟Heinz London解释超导体内磁场的量子化,提出伦敦方程(London equation)
1938年, 提出超流现象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解释

基督教summary(图片均来自网络)

基督教(Christianity)起源于犹太教(Judaism),只是口味要轻一些,如取消了割礼(包皮环切)。

基督教的主要分支

Nestorian(聂斯托里安,景教)
早期东方分支。中国唐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乃蛮部落(新疆阿尔泰山南)。

Oriental Orthodox
在北非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

Eastern Orthodox(东正教)
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大主教(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为最高领袖。主要流行于东欧,俄国。教堂为洋葱头式。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4个柱子是土耳其人攻陷后穆斯林加立的。


莫斯科Saint Basil's Cathedral

Catholic(罗马天主教)
以罗马的教皇(Pope)为首领,流行于拉丁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还有法国南部、爱尔兰(圣帕德里克)。领土划分为教区,由大主教管理。收什一税。有神父(father)。宗教改革前政教不分,教权经常干预甚至凌驾于王权之上。设宗教法庭,施火刑。教堂(Cathedral)多为罗马式,还有哥特式。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天主教总部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

德国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1248年)

纽约圣帕德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以下为宗教革命后各新教分支(图1中绿色分支),新教徒(Protestant)比天主教徒口味更轻。

Lutheranism(路德新教)

Calvinism(开尔文教派)

Presbyterian(苏格兰长老教会)

Anglicanism(英国圣公会)
英国国教。15到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王她爹)因为想跟老婆离婚而罗马教皇不同意,于是就宣布教会分离。直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才正式确立为英国国教。教区的最高领袖是肯特郡(Kent)的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英国国王的加冕需尤其主持。

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1070年)

17世纪英国新教徒中口味更轻的清教徒(Puritan)为躲避本国的迫害,跑到北美建立殖民地和新的教派分支。在如今美国比较流行。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

Baptist(浸礼会)
主张婴儿不应该一生下来就受洗,而应等其长大成人有判断力了再选择受洗。教堂(Church)多为小规模乔治亚式(英王George)


美国南部乡村常见的Baptist Church

Methodist(卫道会,循道会,卫斯理教会)
由卫斯理(John Wesley)创立。

哥特式卫斯理教派杜克大学教堂(Duke Chapel,1932)

最后来一张欧洲宗教革命后各教派的分布

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网络(network)

最近在读物理学家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2002年写的关于网络(network)的科普书,《Linked: H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 and What it Means for Business, Science, and Everyday Life》。

网络科学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生物、计算机等领域中网络结构与动力学的学科。这里的网络是由许许多多相互链接(link)的结点(node)组成的整体。比如,

社交网络:把人看作是结点,两个人之间认识,则由一条link链接起来。
Internet:每个终端(电脑、路由器等)看作是结点,之间的物理线路看作link。
World Wide Web(WWW):每个网页看作是结点,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网页的链接看作link。
交易网络:一个公司看作一个结点,两个公司之间有交易,则存在一条链接。
大脑神经系统:一个神经细胞看作一个结点,神经细胞间的轴突或树突看作link。

Barabási的主要发现是,在几乎所有的网络中,有k条链接的结点数的分布P(k)服从指数定律(power law),即
P(k) ~ k^r, r一般等于-3左右。这与之前人们的直觉认识相反,即P(k)服从类似高斯、泊松这样的钟型分布(Bell curve)。

Bell curve意味着网络中发现一个有超多链接的结点的概率非常小,小到几乎没有。而指数分布意味着,网络中存在一系列链接数很大的结点。这些有许多链接的结点就是网络中的枢纽(hub)。如在下面这张中国航线网络图中(来自Internet),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大城市扮演了hub的角色。

Barabási发现这种网络的形成采取的是符合如下两条规则的机制:
1.网络在增长,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新的结点加入。
2.新加入的一个结点与其它已在网络中的结点建立链接的概率,与这些结点的已有链接数乘正比。即,链接越多的结点越容易与新结点相连。

Friday, November 2, 2012

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

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 by Jared Diamond

Jared obtained his PhD in physiology. He is good at illustrating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from the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Part 1
1. Evolution from Apes to Human (从猿到人)
灵长类(primate)
 猴(有尾巴)
 猿(没有尾巴)
  长臂猿(gibbon)
  印尼红猩猩(orangutan)
  大猩猩(gorilla)
  黑猩猩(chimpanzee)
     普通黑猩猩(common chimpanzee)
     倭黑猩猩(pygmy chimpanzee)
 人(7百万年前)

2. Evolution of Human
南方古猿(A. africanus)
能人(Homo habilis)
直立人(Homo erectus): 北京人, 爪哇人
智人(Homo sapiens )
非洲现代人(modern human): 10万年前

Part 2 Human Life: sexual selection, aging and death.  

Part 3 Culture: language, art, agriculture, chemical abuse

Part 4 War and Homicide
14. 欧洲人征服美洲
15. 印欧语扩张
16. 塔斯马尼亚人灭绝

Part 5 Species Extinction by Human Behavior
17. 工业革命前物种灭绝
  新西兰: 毛利人灭绝恐鸟(moa),巨鹰(Haast's Eagle)
马达加斯加: 象鸟(elephant bird), giant land tortoise














象鸟(蛋和人头一样大)  恐鸟


18. 美洲新大陆物种灭绝
  印第安人灭绝: mammoth,  ground sloth,  glyptodon
大树懒
大犰狳